此文收集于百度贴吧
我不喜欢<亵渎>.记得那时候读了半本,感觉愤懑异常,一度中断,并向朋友发牢骚,说这样的书怎么会受到如此多的推荐?朋友劝我,看完了再评论,莫要一知半解就随便下结论.
于是在中断了半年之后,重新看起,一口气读完.读完,愤懑之气稍有缓解:这还是一本好书,一本作者用了心的书,一本能够让人思索的书.但是,我还是不喜欢<亵渎>.
我从不认为自己读懂了<亵渎>,但我也从不认为那些说我没读懂的人自己就读懂了亵渎.
而实际上,在读<亵渎>的时候,你可以清楚的感觉到自己情绪的波澜,而这种波澜的实质,则是"本我"与"超我"间矛盾的体现.
<亵渎>所描写的,是本我在被超我压抑时无奈的反抗,以至被超我毁灭后,构建完全唯心的本我世界的过程.如果说好的小说将描绘人性,那么对于人性中的这两个部分,毫无疑问,烟先生有着透彻的了解.
读<亵渎>时,有人觉得舒爽,有人觉得无奈,有人觉得憋屈.其实每个读者都是在读自己,那些觉得舒爽的,是本我情绪得到发泄时的快感;那些觉得无奈的,是快感过后终将落空,面对超我的绝对压制的无奈;憋屈的是两种,一种是当主角被玩弄时,那和小时候扒女孩子裤衩被老爸打耳光同样的感受,另一种则是我这德行的,脑子里的道德过剩,乃至虚伪无比,看到本我的肆意发泄,尤其当这种发泄秧及到其他人,侵犯他人自由意志时破口大骂,无法释怀的愤懑.
这就如同我不喜欢YY一样.在我眼里,无论罗格,或者是神,无法用一个单纯的好或者坏来形容.但是,也无论罗格或者是神,使用自己的绝对力量来妨碍他人的自由意志,这种行为绝对不会让人好受.前两天一个腐女与我聊天,戏言我是天然受,也许真的存在被M的倾向,在读YY小说时,我代入的方向并非为所欲为的主角,而是那些在他身边唯唯诺诺,苟且偷生的配角.
有人说,烟先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现实的世界.这是个什么样的现实世界呢?是一个个人意志被强权所压制,无法反抗的世界.罗格不停的取得力量,使用权谋,来对抗这种压力,却发现,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无论他如何努力,永远都是失败一条路.很多人在这里可以取得共鸣,社会给予个人的压力,让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只能不情愿地去做一些违背自己本心的事情,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心中的道德在谴责我们,这种谴责无法排解,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幸好,<亵渎>给了我们一个借口,一条出路.借口是上面叙述的,无力反抗;出路则是,不需要正面对抗,而是选择在虚无中构建自己的世界.
这实在不是什么新鲜的办法–很多人已经如此做了.我相信很多写YY小说的人并不一定是迫于生活压力才这么写以吸引作者,而是他们本身也在描绘着自己的乌托邦.这件事情到了读者头上就变成了这么句话:"这部作品让你不爽,换一个,都不爽,自己写一个."
如果跳出文学领域,从当前社会的特定背景来谈的话,<亵渎>里边描绘的神与宗教,则反映了我们当前的信仰危机.如果说曾经的中国土地上的农民们信仰共产主义的话,那么当今的中国,很奇怪的没有信仰.曾经大包大揽的管家突然撂挑子不干了,曾经共同的幻想突然破灭了,失去了信仰,才会产生亵渎的想法,去对曾经的那些神圣加以藐视和反抗.信仰狼和羊,信仰力量,信仰自己.这才是<亵渎>中信仰的本质,也是当前社会人们信仰的真实写照.
东写一句,西写一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或者只是想写出自己眼中的<亵渎>,虽然还是不喜欢,但是却仍然要思考.
一回帖:
俺不仅不喜欢罗格,更不喜欢<亵渎>…但俺承认这是本能引起俺思考的书…没办法不思考,郁闷和吸引同在,让人在自虐中寻找信仰…
面对无法抗拒的强迫,究竟应该怎么办?亵渎带给我的主要就是这个问题.
<亵渎>给出了许多种方式,如罗格最初选择的,不择手段的追求极至的力量,无论是保护自己,又或者是满足自己;再如后来罗格在反抗失败,死亡后,自己创造一个自己主导并设定规则的世界;又或者,象其他的无数配角一样,选择反抗到底,宁死也要给对手找些麻烦;再或者,如普通世人般,随波逐流,麻木而不自知.
这样四种手段,四种结果,都并非我想要.
第一种,不择手段的追求力量,这与对手的层次相同,以牺牲他人为手段,提高自己,以求某天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这和我的处世哲学不同,实在是无法忍受良心带给我的谴责.
第二种,似乎是自欺欺人.阿Q做过同样的事情,你不能说,阿Q就没给自己创造一个自己设定规则的世界,在他的幻想里,骂他的人都是他孙子.问题是,实际问题并没有解决.作者让罗格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是一个很可怕的悖论是:如果罗格的世界与原神的世界再一次重合,冲突,并且再一次处于被压迫的位置,幸福的幻象崩溃了,罗格要如何选择?
第三种,没有意义.明明是消逝,在消逝前垂死挣扎一下,做一点儿也许可能会让对方苦恼的事情,这让人觉得可怜而可笑.作为一种永不屈服的姿态,或者更有励志之类的教育意义,但是真的去做的话,也同样碰到如下的可能:若配角们泉下有知,自己的那点儿小动作根本入不了人家法眼的话,自己是不是也会摇头苦笑当初的执拗呢?
第四种,太平庸.这个估计很多人明白,不需要我赘述.
<亵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并且给出了答案,在亵渎看来,第二种,当信仰破灭后,为了摆脱旧的统治阶级,只要逃脱它的掌控,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自己喜欢的世界就可以了,是最终的选择.
然而我要说,这根本只不过是个开头,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
又一回帖:
其实每个人并没有那么多的自由选择权利
因为社会中每个具体的人 都要受到道德准则 见识能力 客观环境的限制
因此 面对相同的规则 或者这说压迫 限制(另个角度)
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
在《黑客帝国》里 有neo那样的救世主 还有那个洞悉真相仍然想回到原来世界 最后背叛的家伙 当然更多的是麻木无知的世人
也许当真面对那样无法抗拒的压力
就我个人来说 也许我的见识不到 看不清真相
我只能别无选择的成为 一个平庸的麻木无知的人
你看 很好选择吧?实际上我没有选择
你说的四种选择 我觉得都不错
实际上规则(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压迫)无时无处不在
古往今来的人们都选择了自己合适的一条
秦始皇选择了第一条
陶渊明选择了第二条
文天祥选择了第三条
老百姓选择了第四条
实际上这四条路并不是并列的 逻辑关系应该是这样
如国你看不清真相 你只能选择第四条路
如果你看清楚了 有三个选择:
顺从(自愿或不自愿 这是第五条路和第六条路)
逃避(第二条路)
反抗(视结果来断定是第一条还是第三条)
辩证法是可恶的 因为他能把同一件事情带来极端的两重评价
你上面说的不情愿的理由 从另一个角度看 哪个选择都有